台湾垦丁国家公园发现蜗牛新种――垦丁高口蜗

动物世界 2年前 (2022) aysz01
0

台湾垦丁国家公园发现蜗牛新种――垦丁高口蜗

白天的时候,迷你的垦丁高口蜗会在裸露的石灰岩山壁上休眠,晚上或是雨天就会爬出来活动,一般认为它们以石灰岩山壁上的地衣和苔藓维生。图片来源:垦丁国家公园

台湾垦丁国家公园发现蜗牛新种――垦丁高口蜗

垦丁高口蜗各个面向图。图片来源:垦丁国家公园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美国国家地理:你知道台湾第一座国家公园在哪吗?现在有个新发现的蜗牛以它为名了。这个只有0.2公分的迷你蜗牛,是台湾国立高雄大学生命科学系黄重期博士研究团队,在南台湾的垦丁国家公园社顶一带进行陆生贝类生态调查时所发现,经过比对文献、标本后,确认是蜗牛新种,命名为「垦丁高口蜗」(Hypselostoma kentingensis),2014年已在学术期刊发表。

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成立于1984年,是台湾第一座国家公园,三面临海。由于百万年来地壳运动不断,陆地与海洋彼此交蚀影响,造就了高位珊瑚礁、海蚀地形、崩崖地形等奇特地理景观;特殊的海陆位置加上热带气候,孕育出丰富多变的生态样貌。这里过去曾经采集记录到超过30种以上的陆生贝类,现在又新增一种,且是台湾特有种。

这是「高口蜗属」第一次在台湾发现的纪录。因为这类蜗牛壳口会往上扬,所以叫「高口蜗」。这类蜗牛体型迷你,而且还很会伪装,总是在壳上面裹上​​一些泥沙,加上软体有部份是深色的,就更不容易发现了。

垦丁高口蜗很耐干旱和高温,跟一般我们常见在地上或是树上爬行活动的蜗牛不一样。常见的地栖性蜗牛通常需要高腐植质和潮湿的环境,例如枯倒木、落叶层或是岩石下方、朽木里面。但是到了社顶一带,研究人员发现隆起珊瑚礁因为风化作用,表面有很多凹凸不平的坑洞和缝隙,成了这些迷你贝类及其他小生物的天堂,有许多可以躲藏和栖息的空间。因为生物种类和数量很多,彼此之间有多样的交互作用,可以形成完整的食物链,造就了隆起珊瑚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此新种和菲律宾吕宋岛及琉球宫古岛的高口蜗牛很类似,学者推测应该有比较密切的亲缘关系。黄重期表示,这几年来,即使是垦丁这样的台湾低海拔地区,仍然可以发现从来没有被描述过的蜗牛,显然我们对于这块土地上物种多样性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虽然台湾的陆生贝类都不在保育类名录中,但是因为陆贝的迁移能力比较差,很多种类的分布范围都很狭窄,一旦栖地破坏了,可能就无声无息的永远消失在地球上了。(资料来源:垦丁国家公园 整理撰文:潘佳修)

版权声明:aysz01 发表于 2022-08-12 16:22:59。
转载请注明:台湾垦丁国家公园发现蜗牛新种――垦丁高口蜗 | 发现探索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