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黑猩猩世界的珍・古道尔

户外探险 3年前 (2022) aysz01
0

走进黑猩猩世界的珍・古道尔

走进黑猩猩世界的珍・古道尔

  2009年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国际大猩猩年”,对全世界绝大多数人来说,“大猩猩年”或许毫无意义,但对有一个人来说,她生命里的40多年都是“大猩猩年”,甚至每一天都是“大猩猩日”。这个人就是灵长类动物学泰斗珍・古道尔。

  11岁决定去非洲

  1934年4月3日,古道尔出生于英国伦敦,她和黑猩猩的情缘有如上天的安排:在她1岁的时候,父亲送了她一个名为“Jubilee”的仿真黑猩猩玩具,亲友们都说这个黑乎乎的玩具会吓坏小孩,不料古道尔却对它爱不释手。这时,谁也没有料到古道尔将会和黑猩猩结缘一辈子,并由此成就载入史册的功名。

  古道尔从小就热爱户外活动,总是尽可能地待在外面研究各种各样的生物。有一次,她躲进农屋看母鸡下蛋,一待就是5个小时,急得母亲以为她失踪,还报了警,后来才发现是虚惊一场。

  古道尔很喜欢《人猿泰山》和其他一些发生在非洲或有关非洲的故事,非洲丛林的神秘色彩使她着迷。11岁时,古道尔就决定要去非洲,可能的话,甚至在那里和动物一起生活。

走进黑猩猩世界的珍・古道尔

走进黑猩猩世界的珍・古道尔

  梦想与动物分享大自然

  “当我还是孩子时,就梦想能去非洲,能与那里的动物分享大自然生活,当然不是只去晃悠一天,那样我根本没法相信有如此奇妙的事情发生。我独自待在大自然里,不管有没有黑猩猩的陪伴,都将是我的快乐时光。”古道尔后来回忆说。

  从秘书学校毕业后,古道尔当过秘书和电影制片助理,正当平凡的人生即将展开之时,一次非洲之旅改变了她的生命轨迹。1957年,古道尔的一位同学由于父母工作关系搬到肯尼亚居住,邀请古道尔前往旅行。根据这位同学的建议,古道尔拜会了古生物学及人类学家路易斯・李基博士,并成为他的助手。

  “他了解到我确实是对衣着、发型、派对之类的东西毫无兴趣,而且真的是非常非常希望在丛林里和动物一起生活。”古道尔回忆说。

走进黑猩猩世界的珍・古道尔

走进黑猩猩世界的珍・古道尔

  26岁发现黑猩猩会制造工具

  1960年,李基博士建议古道尔前往东非坦桑尼亚的冈贝河保护区观察野生黑猩猩群。于是,这个没有受过训练、并非动物学出身的“业余爱好者”进入了观察黑猩猩这个从来没有人尝试过、也没有人敢尝试的科学领域。这一年,她只有26岁,她也没想到,自己和黑猩猩的交道竟然一打就是四十几年。“当时我觉得一年已经是很长时间了。”古道尔说。

  由于冈贝河保护区地处偏僻,坦桑尼亚拒绝古道尔独自前往。“当时,并没有女性进入非洲森林做研究,当时的英国殖民地政府甚至表示,不对我的安危负责,并要求我携伴同行,于是母亲远渡重洋,到非洲陪了我三个多月。” 古道尔回忆。刚到冈贝河的前几个星期,古道尔非常沮丧――她几乎没有观察到什么,黑猩猩拒绝她在50码以内接近它们。古道尔开始对整个项目感到心灰意冷,幸亏有母亲不断鼓励她。

  突然有一天,一只雄性大黑猩猩溜达到了宿营地,从附近的一棵树上注视着帐篷,之后突然开始跺脚、尖叫。古道尔很快意识到这只黑猩猩是在看帐篷里桌子上的一根香蕉。从那天起,古道尔就在帐篷附近摆放香蕉以吸引那些好奇心强的黑猩猩。

走进黑猩猩世界的珍・古道尔

走进黑猩猩世界的珍・古道尔

  演讲前“黑猩猩式”问候

  三个月后,古道尔的工作也开始步上轨道,没多久就取得了第一项重大发现:黑猩猩也吃肉!此前,人们从没有见过或记载过黑猩猩食肉,一直以为黑猩猩是草食动物,偶尔吃些小虫子。古道尔的发现说明黑猩猩与人类一样是杂食动物。

  几个星期后,古道尔又有了一项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她看见一只被她叫做大卫的黑猩猩用锋利的野草边缘来加工一根很粗的草秆,然后把草秆当作工具来掏挖一个白蚁堆。这是第一次有关人类以外的动物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发现,推翻了当时“只有人类有能力制造工具”的理论。“我们现在必须为工具重新定义,为人类重新定义,或者接受黑猩猩就是人类。”在获悉这个发现后,李基惊叹说。

  对任何动物学者来说,如此重大的两项发现足以令他们心满意足,但对古道尔来说,融入黑猩猩的圈子才是她的目标。

  为了接近黑猩猩,她吃黑猩猩吃的果子,学黑猩猩的动作和叫声,好像自己也是一只猩猩。如今,古道尔在出访外国作学术交流或讲座时,经常会模仿一段“黑猩猩式的问候”作为开场。

走进黑猩猩世界的珍・古道尔

走进黑猩猩世界的珍・古道尔

  28岁靠近黑猩猩家族

  古道尔的耐心终于在18个月后换来回报。“我永远都记得那一天,我靠近一个黑猩猩家族,他们没有要躲避我的意思,这是我一辈子最难忘和最骄傲的一天。”古道尔在一个纪录片中说,自己最难忘的回忆就是被黑猩猩接纳的时刻。“有一次,在经过一天漫长的翻山越岭的跋涉追踪后,我看到了一对黑猩猩,它们并不害怕我;还有一次,一只黑猩猩母亲让我触摸她的孩子。”

  古道尔终于实现了和动物一起生活的梦想,和黑猩猩在一起,她近距离地观察它们的日常生活,进入它们的感情世界。“第一次看见黑猩猩使用工具确实让我感到兴奋,但我对它们会使用工具并不觉得很奇怪,我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发现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安静地坐在黑猩猩家庭旁边,看着黑猩猩妈妈和孩子,黑猩猩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动,才是最令我开心的事情。”古道尔回忆道。

走进黑猩猩世界的珍・古道尔

走进黑猩猩世界的珍・古道尔

  曾被学界视为“外人”

  1963年,在李基博士的推荐下,古道尔返回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并在1965年获得博士学位。

  但动物学圈子一开始并不接受这个“外人”。有时候,古道尔会代替李基博士去参加一些学术研讨会,站在演讲台上,她看到的是一双双疑惑的眼睛――在其他学者们看来,这位金发女郎太年轻,太漂亮了,怎么看都不是做野外研究的料。

  一位动物学界泰斗曾直斥古道尔“很业余”。对此,古道尔并不生气。“(观察黑猩猩时)我的形象极其古怪,我蹲在岩石缝里,像只黑猩猩一样,一边拔去荆棘和刺头。这时,想到别人介绍‘古道尔女士正在某处进行科学研究’,我自己都忍不住要发笑。”古道尔说。

走进黑猩猩世界的珍・古道尔

走进黑猩猩世界的珍・古道尔

  75岁为保护猩猩做“空中飞人”

  完成学业后,古道尔继续回到冈贝河保护区进行野外研究。栖身之地受破坏、遭到无情的猎杀――多年的观察使古道尔深刻地认识到黑猩猩的悲惨处境。

  上世纪60年代,古道尔抵达冈贝河时,至少有100万只黑猩猩散布在非洲各地。经过连年捕杀,现在存活的黑猩猩只有不到20万只。古道尔逐渐明白,自己需要从野外考察中抽身出来,向全世界宣传保护黑猩猩和大自然的理念。

  1977年,古道尔成立了“珍・古道尔教育与保育协会”,致力于野生动物的研究和保护。1991年,古道尔又建立了一个全球范围的青少年教育计划“根与芽”,宗旨是鼓励年轻人通过推行活动,关怀大自然、动物及社区。现在,“根与芽”已发展成为在50余个国家注册的1000多个团体。

  “很多人问我,想要通过这个活动来拯救地球吗?不,我并不那样认为。我们没有能力改变整个世界,可是,我们可以努力去改变一个人或一个地方,我想,这就够了。”古道尔说。

  如今,75岁高龄的古道尔为了环保事业依然四处奔走,每年至少有300天做“空中飞人”。她很想念自己的家――冈贝河保护区,但繁忙的环保宣传工作使她一年只回去两次了。“一年到头被人群簇拥,我难得回到冈贝河,我喜欢在山林中独自漫步,看看那里的黑猩猩。”

  “我们傲慢地将人类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划分界限。其实我们并不是唯一拥有性格、智慧,还有最重要的――情感――的生物。我们理应谦卑地面对自然界。”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为古道尔拍摄了几部纪录片,其中最出名的是《情同手足黑猩猩》,这部影片完整地记录了古道尔二十年来的野外研究成果以及古道尔和黑猩猩每天生活的点滴。在纪录片中,每只黑猩猩都有独特的性格,古道尔也依照它们的性格探寻和它们的相处之道。

  在古道尔看来,黑猩猩的智慧和同情心是人类无法想象的。在多年的观察中,古道尔看到过黑猩猩收养孤儿;看到过它们有节奏地敲打树根,挥舞树枝,仿佛在进行某种宗教仪式;有些黑猩猩是天生的“政治家”,有些黑猩猩却是标准的“顾家好男人”。

  通过古道尔的观察,世人才了解到,黑猩猩和人类一样有喜怒哀乐。“它们接吻、拥抱、握手,互相拍背,会挥舞拳头,也会大摇大摆地走路。黑猩猩家庭成员之间的纽带很紧密,家庭气氛弥漫着爱和相互支持。当然,它们也有残暴的一面,也会发起战争,会同类相吃。有时候,我会幻想自己成为它们的一员,代入它们的感情,比如,当一只雄性黑猩猩向一只母猩猩冲过去的时候,母猩猩是什么感觉,是害怕还是兴奋,当然这些我无法知道。”古道尔回忆说。

  “我们傲慢地将人类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划分界限。其实我们并不是唯一拥有性格、智慧,还有最重要的――情感――的生物。我们理应谦卑地面对自然界。”这是和黑猩猩相处多年后古道尔得到的感悟。
 

广州日报 温俊华

版权声明:aysz01 发表于 2022-08-08 13:53:49。
转载请注明:走进黑猩猩世界的珍・古道尔 | 发现探索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