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4日的美国独立日,自由女神像冠冕部分时隔8年重新开放,游客得以在“9・11”袭击事件以后第一次登上这个纽约标志性建筑俯瞰周围美景。
1.自由女神像锥形光芒
自由女神像锥形光芒
自由女神像共有25个铁窗,凭窗远眺可以俯瞰纽约全港景色。这张照片拍到了其中几个铁窗的镜头。铁窗上方可以看到三个锥形光芒,自由女神像的冠冕上共有七个这样的锥形光芒,象征世界七大洲。
2.螺旋梯
螺旋梯
这张照片上是拍摄于2004年的螺旋梯。如今,螺旋梯经过重新修缮,围栏更高、更安全,游客通过楼梯可以将自由女神像从下到上游个遍。从这里,一条更小的楼梯直接通向冠冕部分。据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发言人明蒂・兰博(Mindi Rambo)介绍,出于安全考虑,冠冕部分每天接待的游客将严格限制在240人,这与“9・11”前的游客人数相比有天壤之别。兰博说:“过去,你走一步,停一下,再走一步,再停一下,后面游客的鼻子贴着前面游客的后背。”
3.自由女神像铜制外层的铁箍
自由女神像铜制外层的铁箍
如果他们知道连自由女神像也戴着“头箍”,世界各地饱受牙病困扰的孩子们可能会稍感安慰。这张照片拍摄于1984年,一个铁箍将自由女神像的铜制外层紧紧固定起来。一些历史学家称,自由女神像的脸部轮廓是法国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以他母亲为原型所构建出来的。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赠送给美国的礼物,1886年10月28日女神像正式落成。
4.游客从自由女神像冠冕下面伸出头
游客从自由女神像冠冕下面伸出头
大约1930年,游客从自由女神像冠冕下面伸出头,仰望站在火炬上的摄影者。自从1916年附近岛屿发生爆炸以来,自由女神像的火炬部分就不再向公众开放。从火焰最顶端到地面高305英尺(约合93米)。自由女神左手持有的石板上,以罗马数字写着“July IV,MDCCLXXVI” ――这是美国独立的日期:1776年7月4日。2009年7月4日独立日,自由女神像冠冕部分重新向公众开放。
5.自由女神像再次迎客
自由女神像再次迎客
这张照片拍摄于今年5月:在2009年7月4日自由女神像再次迎客之前,园区巡守员兰斯・威廉姆斯从冠冕部分向外眺望。若要到达冠冕部分,幸运获得门票的游客必须爬354阶楼梯登顶。
6.棱角分明的钢架与起伏的铜制外层
棱角分明的钢架与起伏的铜制外层
在这张摄于1984年的照片中,自由女神像棱角分明的钢架与起伏的铜制外层融为一体。据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发言人明蒂・兰博介绍,自由女神像的整个结构外面包着一层铜片,铜片厚度相当于两个硬币叠加在一起。铜片共有300个左右,用铁皮包在一起。钢架是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师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
7.脚部特写
脚部特写
在这张摄于1984年的照片中,自由女神像长25英尺(约合7.6米)的左脚有一个细节可能鲜为人知――游客其实也看不到,但在法国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巴托尔迪的设计中确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自由女神像脚下残留的被挣断了的铁链象征着不受压迫的自由以及美国奴隶制的废除――仅仅在自由女神像落成20年前。
8.新旧火炬
新旧火炬
为迎接1986年的百年华诞,美国政府对历经苍桑的自由女神雕像进行了大修。大修之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火炬被更换了。在这张摄于1984年的照片中,旧火炬(左)的窗户是琥珀色的,从里面点亮。据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发言人明蒂・兰博介绍,由于上面有几个小口,每逢下雨,雨水便流了进来,导致自由女神雕手臂处的支撑结构遭腐蚀。旧火炬如今保存在临近的一座博物馆内。新火炬(右,1984年建造时拍摄的)的火焰由铜皮制作,外面又包了一层24K金叶片,可从外面完全点亮。
9.通向自由女神像最高点的唯一通道
通向自由女神像最高点的唯一通道
这条狭窄的40英尺(约合12米)长的梯子是通向自由女神像最高点――火炬的唯一通道。自1916年7月30日“黑汤姆”(Black Tom)爆炸事件以来,火炬就不再向公众开放。这起发生在附近岛屿(新泽西州的黑汤姆岛)的弹药库袭击事件的碎片刺穿了自由女神像。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发动的恐怖袭击事件使得自由女神岛完全关闭,直到一百天后才向民众开放。自由女神像在2004年重新开放,而冠冕部分也在2009年7月4日独立日那一天再次迎客。
新浪环球地理